“做夢也沒想到咱農民能領上社保,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實惠。”“政府給我們提供培訓再就業的機會,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了,收入也比以前高了,再也不愁以後的生活了。”……為群眾解決回遷、安置、就業等問題,為區內企業搞好服務,排憂解難,自去年8月份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,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深入轄區基層群眾,走進項目建設一線,摸清了群眾的需求,為整個區域科學發展、建設美好家園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  下基層接地氣“找民需”
  和群眾掏心窩子
  通暢“問需群眾”信息渠道
  解民憂就要先“問民需”,而“問民需”則是一次群眾“心病”的溫情診斷。
  “35%的農民對遠期生活表示擔憂,27%的農民擔心社保養老、醫療保障,30%的農民擔心未來就業”——在深入基層瞭解群眾訴求後,涇河新城主要領導人準確把脈群眾“心病”:一是對現代田園城市沒有概念;二是對城鎮化後如何保障農民生活安康富裕沒底。
  據瞭解,為建立通暢的信息渠道,涇河新城自去年4月份開始深入轄區調研、征求群眾意見,並於去年8月正式啟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先後召開了調研座談會、開門納諫會、專題學習討論會等活動,以調查問卷、意見箱、網絡信箱等形式征求意見和建議。
  同時,為掌握一手資料,主要領導下基層接地氣“找民需”,每周進村入戶訪群眾,進企業問進度,一個多月內,累計走訪了50多戶村民,徵集群眾意見建議79條,接待村幹部村民代表來訪20餘次,與中國鋰谷等20餘個建設單位座談,能現場答覆的就現場答覆,不能立即答覆的現場研究,及時反饋給群眾。
  辦好、辦實、辦出成效
  交社保促就業送文化
  為群眾企業排憂解難
  “群眾、入區企業反映的問題記錄在冊,全力以赴辦好、辦實、辦出成效。”這是涇河新城為群眾、企業排憂解難的“準則”和“指南”。據瞭解,為讓群眾理解現代田園城市,涇河新城通過組織大學生進村入戶宣講、“送文化下鄉活動”、邀請群眾實地參觀等舉措讓群眾瞭解惠民政策。
  同時,於2012年7月全面啟動了農村土地確權工作,完成368個村民小組的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,流轉了土地13000餘畝,有效地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,實現土地補償金多次增值;並建立健全養老、醫療、低保等城鄉居民社會保障,共計833戶3187名失地農民完成了戶籍轉換,575名60歲以上失地農民領到了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卡。
  此外,涇河新城還大力扶持農民創業,開展技能培訓,目前,已累計舉辦就業創業培訓十餘期,近2000名農民參加了培訓,5000餘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。
  紅紅臉、出出汗、加加油、鼓鼓勁
  著力解決“四風”突出問題
  加快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步伐
  無論是“聽民意”還是“解民憂”,都是涇河新城全面深入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所在。據瞭解,為解決作風建設方面,以及影響和制約涇河新城開發建設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,涇河新城按照“照鏡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的總要求,在“學習動員,聽取意見;查擺問題,開展批評;整改落實,建章立制”三階段工作中,通過群眾提、自己找、上級點、互相幫,聚焦作風建設,確保黨員幹部思想進一步提高、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、黨群乾群關係進一步密切。
  “不評功擺好,不客套吹捧,只講問題提意見,找根源重整改。”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,西咸新區發展集團總經理,涇河新城黨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李益民表示,此次聚焦“四風”大排查、大檢修、大掃除,達到了“紅紅臉、出出汗”和“加加油、鼓鼓勁”的效果。
  而在此期間,為積極瞭解群眾意見及企業情況,涇河新城累計開展調研70餘次,共查找涉及農民利益保障、幹部作風建設、入區企業服務3大類22項重點問題,現場解決59件;並通過厲行節約、嚴控三公經費,帶動了黨員幹部作風轉變,為推進涇河新城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打下扎實群眾基礎。記者 張娜  (原標題:讓區內群眾和企業得到實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d61rdiy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